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侯進通訊員姜燕
為推動全市穩就業、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月22日,11 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德州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對今后三年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做出了全面的規劃安排。
目標任務
兩大目標》》
服務經濟發展需要、服務就業創業需要
三項原則》》
“應培就培、愿培則培、需培就培”。
三年任務》》
利用三年時間,全市力爭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5萬人次以上。
兩個占比》》
到2021年,全市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0%以上。
培訓對象和培訓類型
九大類培訓:
一.“6+6”重點產業人力資源需求職業
技能培訓
針對重點產業急需緊缺的職業(工種),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組織高技能領軍人才和產業緊缺人才境外培訓,為重點產業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二.企業在職職工技能培訓
三.在校大學生“三個一”能力培養
學生在校期間得到一次職業技能培訓、一次創業能力培訓和一次就業能力實訓。支持高校將“三個一”能力培養納入綜合教育學分考核系統,進行學分認定。
四.特殊群體職業技能培訓
針對貧困家庭子女、貧困勞動力、城鄉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等八類群體開展免費培訓。
五.鄉村人才培訓
重點實施農民教育培育、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計劃、鄉土人才培育行動、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六.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
重點開展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所需知識技能培訓,大力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培訓,推進培訓精細化、個性化。
七.特種作業人員培訓
對化工、煤炭等高危行業企業的職工普遍開展安全技能培訓,進一步提升從業人員安全技能水平,促進企業安全生產。
八.家政服務從業人員技能培訓
將靈活就業家政服務人員納入培訓補貼范圍,對新進入家政行業的勞動力進行基礎技能培訓,對已經培訓過的家政服務員重點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
九.形式多樣的創業創新培訓
對城鄉有創業意愿和培訓需求的勞動者、返鄉下鄉創業人員等開展創業培訓,對小微企業負責人開展創業能力提升培訓。積極開展各類創業創新比賽。
培訓形式
市將全面推行“勞動者(企業)提單、政府列單、勞動者選單、機構接單、政府買單”五單式培訓模式。
搭建“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平臺,推行PC端、手機APP和微信公眾號“三端”同步學習模式。
培訓載體
》》企業興辦職業技能培訓
對各類企業設立培訓中心、實訓中心、職業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等予以支持;
明確企業為接收學生實習實訓支付的報酬等費用支出,可按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的60%以上可用于一線職工培訓,用于企業“師帶徒”津貼補助;
將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由工資薪金總額的2.5%提高到8%。
》》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
擴大培訓規模
支持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開展補貼性培訓,按規定享受政府補貼政策;
對承擔政府補貼性培訓的職業院校,可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傾斜;
允許職業院校將一定比例的培訓收入納入學校公用經費,職業院校在內部分配時,應向承擔培訓工作的一線教師傾斜。
培訓補貼
城鄉各類勞動者參加培訓并取得相關證書的,可按規定給予每人每年不超過3次的職業培訓補貼(之前規定的是1次)。
確有培訓需求不具有按月領取養老金資格的人員也納入職業培訓補貼范圍,放寬年齡要求。
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及子女、“兩后生”中的農村學員和城市低保家庭學員,以及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在培訓期間還將給予生活費補貼。
其他方面
◆對開展培訓成績突出的企業、院校、培訓機構、公共實訓基地,政府將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項資金中對其培訓設施設備升級和無障礙改造給予適當支持。
◆支持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公平參與培訓,與公辦同類機構享受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