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綠、景美—— “兩河牽手”:水連通文旅興

齊河潘莊引黃渠首閘,黃河水由此經過引黃干渠“北上”輸至德州

市民在沿河而建的彩道上騎行

熱鬧的德州古玩交流會

平原王廟鎮張官店村,東臨引黃干渠、西依馬頰河,村莊白墻青瓦、干凈整潔

在大運河上返航的游船

四女寺樞紐處,衛運河、漳衛新河和南運河在此交匯

黃河岸旁建起馬術俱樂部

□記者路龍帥攝影報道

河水波光粼粼,岸邊樹綠成蔭,五彩步道饒河而行,景觀小品依水而建……乘車自德城區向齊河縣沿生態廊道一路南行,可流連千年古鎮武城四女寺風景的油菜花海,可駐足禹城安仁鎮武莊渡槽,看“河上有河”奇觀,亦可眺望齊河縣馬集鎮潘莊引黃干渠,欣賞白墻青瓦的古風韻味和九曲黃河的雄渾激蕩。

德州,這座黃河、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貫通節點城市,依托兩大國家文化公園和山東“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創造性提出啟動黃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貫通工程,即“兩河牽手”工程。

工程貫穿德城區、武城縣、平原縣、禹城市、齊河縣5個縣市區、18個鄉鎮,途經減河、沙楊河、馬頰河、潘莊引黃總干渠等重要河流及干渠,利用現有基礎,實施兩河水系連通、兩河連通景觀廊道等十大項目,實現黃河和大運河在水利、交通、文化、旅游和生態等方面全面連通。

6米寬的深青色車行道、3米寬的紅色騎行道和2米寬的綠色漫步道整齊劃一,長約130公里的生態廊道,沿線挖掘特色景觀、水利設施風貌特征和歷史文化資源,依次打了造黃河魅力區、詩意棲居區、生態觀光區、運河樂活區四大主題區,將黃河文化、運河文化、孝道文化、大禹文化等歷史內涵融入其中,各具特色的核心景觀節點、驛站,配套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等設施,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休憩服務,滿足游客駐足游賞互動需求。

如今,一幅串起大德之州水脈、文脈、人脈,兼顧“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發布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著作權人發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聯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將及時處理。

亚洲无码视频六月天_被公侵犯人妻一区二区三区_性色av一区二区_少妇午夜av一区